时间: 2025-04-19 14:45:59 | 作者: 产品中心
从六盘山到武夷山,从黄河边到闽江畔。1996年9月,远隔千山万水的闽宁两省区结下了不解之缘。29年来,一批批带着海风和温暖的福建援宁人,从闽江水畔来到六盘山下,践行诺言;一批批踏实肯干的固原人,从六盘山下奔赴闽江水畔,追寻梦想。走出大山,拥抱大海,福建成为大部分固原人外出务工的首选之地,也是固原人实现个人价值、开阔人生视野的宝贵机会。
固原市作为宁夏劳务输出的重要地区,始终把稳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把劳务经济作为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自闽宁协作启动以来,与福州、厦门等地建立了紧密的劳务合作伙伴关系,向福建各地输送了大量务工人员,不仅帮助务工人员实现了稳定就业,也为福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来自六盘山下的劳动者以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质赢得了福建企业的广泛认可,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了家庭生活,实现了个人价值。
“感谢你们用奋斗书写福州建设的华章……”2月7日晚,在固原飞往福州的航班上,厦门航空乘务组工作人员用一封温馨真挚的感谢信,再次诠释了福建和宁夏两省区,武夷山六盘山山山相连,闽江水黄河水水水相融的深厚情谊。当大家还沉浸在农历蛇年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时,宁夏2025年“春风行动”暨固原市政府有组织劳务输出启程欢送仪式在六盘山机场举行,又一批务工人员带着家人的祝福和期望,带着家乡的味道和记忆,乘着政府的包机和包车,踏上外出务工的征程,继续为生活打拼,为梦想奋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与福建多地政府建立劳务协作机制,与福州市、厦门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其中,福州市马尾区、鼓楼区、长乐区结对原州区,闽侯县、仓山区、晋安区结对隆德县,福清市、台江区、连江县结对西吉县;厦门市海沧区、同安区结对泾源县,集美区、翔安区结对彭阳县。两地各级政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组织招聘等方式,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2023年以来,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邀请福建企业参加专场招聘活动6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万余人,同时,连续三年包机向福建“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500多人。
“年前,隆德县通过举办春风行动和闽宁专场招聘会,提前掌握节后去福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无缝对接输送劳动力赴闽务工。”隆德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科员吴文龙说,闽宁协作让隆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家致富更加有底气。不仅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也使他们学到了技术、鼓足了钱包、尝到了甜头。
2019年,隆德县陈靳乡陈靳村村民陈永顺,在政府组织下来到福建建华建材有限公司工作,当时每月工资6000余元,收入稳定。后因家中亲人需要照顾,近几年一直在宁夏周边务工。年前,通过村上招工信息,得知“老东家”又在招人,而且政府还包机、包车免费送大家外出务工,他便又一次来到福建务工。“听以前的工友说,现在一个月能挣8000多元,各方面都慢慢的变好,离厂房不远处就能看到大海,这是我想要的工作。”陈永顺满足地说。
目前,我市在福建务工人员稳定在1万人以上。为了让乡亲们在福建稳定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市设立劳务工作站(点)11个,建立劳务基地47个,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就业培训、返乡返岗、劳动维权、社保转移等服务,让他们在福建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接下来我将继续和福州人社部门对接,了解各企业的用工需求、奖补政策,为咱们来福建务工的父老乡亲联系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供24小时保障服务。”原州区驻福建劳务站工作人员马军说。
新春开工,福州市长乐区的纺织企业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走进生产车间,一排排现代化的纺织机械轰鸣作响、高速运转,纬纱穿梭,经线交织,宛如编织着一幅幅生动的工业画卷。来自原州区的白荣芳和隆德县的司娟妹身着灰色工服,穿梭在各纺织机器之间检查、处理线头,争分夺秒赶制订单。
白荣芳是一位“90后”年轻妈妈。去年年初,她通过原州区人社部门外出务工平台了解到招聘消息,正月里就乘包机到福建务工。一年回家探亲1次,每当提起孩子,她便眼眶湿润。“刚来时,感觉这地方很潮,住不习惯,特别特别想家,想娃娃。”白荣芳说,既然已经选择出来打工,就要坚持到底,不能打退堂鼓。趁着娃娃还小多挣几年钱,提高家人的生活品质,自己还可以学点喜欢的技术,以后回家乡在当地小纺织厂干活也有经验。
司娟妹和白荣芳情况相似,同是“90后”。“春节其实很想回家,但来回路费加上各类花销,是一大笔开支。”司娟妹轻声说,春节时公司发了水果、牛奶等福利,除夕夜还为咱们提供了年夜饭,挺热闹也很温馨。
“白荣芳、司娟妹两名员工自去年进公司以来,工作表现良好,和同事关系也比较融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今年春节期间,两位员工带头放弃回家过节,坚守岗位,起到了模范作用。”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景纺丝二部科长周龙说。
在福建的电子厂、服装厂、机械厂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固原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以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赢得了社会各界和福建企业的广泛认可。
来自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的陈满库,现在已是固原人在福建务工的杰出代表。2018年,陈满库来到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务工。其间,他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技能,从一名普通的作业员逐渐成长为产线机动工,并担任班组长一职。
奋斗不止步,幸福方可期。陈满库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除了吃苦耐劳,固原籍务工人员实干、进取、团结、敬业的优良品格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许多务工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还积极帮助同事处理问题。这种品格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为固原务工人员赢得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极大地提升了“六盘山”劳务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固原市为马尾区各企业输送了1300多名吃苦耐劳、敬业负责、团结同事的员工,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希望固原市各级政府继续输送更多的优质劳动力来到福建。”福州市马尾区就业中心主任严孟翔说。
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形成和产业体系升级,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慢慢的变大。单纯的体力劳动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技术、有经验、高学历的工人。
面对新的挑战,部分在外务工的固原人开始意识到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新技术,以期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刚进公司时我是一名普通工人,通过自学电气自动化知识,成功转型为一名技术员,月收入从原来的4000多元增加到7000元。”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手机工程部技术员张有明说,到了手机工程部,他认识到技术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收入提高了,工作也更有成就感。
加强技能培训,才能让劳务输出更好地发挥增收致富的作用。这一点成为闽宁两地的共识。为帮助务工人员提升技能,固原市政府与福建企业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作为福建福州市重点用工企业,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在原州区建立技工学校,开设机械、电气、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面向在校学生和周边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学校从公司本部引进生产线条,进行“生产式教学”。
近年来,我市人社、工会、妇联等部门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机械操作、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就业群体增加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2024年,我们聚焦‘六盘山’劳务品牌,全市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453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等级层次提升,培养中级工568人、高技能人才353人。”固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和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张金鸿说。
固原人在福建的务工生活,是闽宁劳务协作的生动写照。29年来,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也为福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固原务工人员正朝着更高收入、更好生活的目标迈进,“六盘山”劳务品牌也慢慢变得亮。相信未来,随着闽宁劳务协作的持续深化,他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奋斗故事也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