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果玉米甜心头 特征工业富农家-新华网

产品中心

生果玉米甜心头 特征工业富农家-新华网

时间: 2025-08-03 02:13:14 |   作者: 烘焙&饮品系列

详细介绍:

  夏天清晨的榆中,和风带来缓缓清凉。露水凝结在奋力拔节的穗尖上,3000亩承载着“甜梦”的SBS902生果玉米已悄然老练,静卧于这片郊野。走进榆中县小康营乡孟家庄村,连片的玉米田生气勃勃铺展延伸,一株株玉米秆上丰满的玉米棒长势喜人。

  农户们络绎在满目碧绿的玉米地里,熟练地掰下一个个金黄丰满的玉米,装袋、装车,连续运往收买站。收买站内,收买商的卡车来往络绎,乡民们忙着分拣、打包,一派繁忙现象。

  张贵军站在田埂上,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他是孟家庄村的栽培户,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从开始的一般玉米到现在的生果玉米,他栽培玉米现已近二十个年初。

  SBS902生果玉米的果实出现黄白双色籽粒,又被称为双色玉米。能够生吃、能够煮熟吃、能够炒着吃、能够榨汁喝,因其质量优秀、口感鲜甜,取得商场认可。

  悄悄剥开外层的青纱衣,包裹在里面的玉米棒颗粒丰满紧实。“白加黄的颗粒,边界清楚,白的黏度足,黄的甜度高,口感层次特别明晰。”张贵军介绍。

  据了解,该种类习惯能力强,非常符合榆中区域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共同地舆气候特征状况,不只保证了共同风味物质的充沛堆集,更完成了亩产的安稳与可观。

  “本年,我种了25亩生果玉米,每亩产值可达3000斤。”张水兵算了一笔真实账,“曾经种小麦,亩收入也就一千元出面。改种生果玉米后,亩产值翻了几番,稳稳上四五千元!”

  从最初的零星试种到现在的规模化栽培,生果玉米工业在合作社引领下已扩展至周边4个村,铺就了一条共同致富的工业带。本年,小康营乡共栽培3000余亩,亩均收入估计达5000元,为完成工业复兴注入了微弱动能。

  收买商张保健是在榆中县收买生果玉米的老主顾,“现在每天均匀从这儿收买生果玉米100多吨,首要发往浙江、上海、广东等南边商场。”

  近年来,榆中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历,以村庄复兴示范带建造为抓手,推进和美村庄建造,在小康营乡推进“龛古风味”村庄复兴示范带建造,培养栽培“玉米、樱桃、草莓、火龙果”等“龛谷”特征精品采摘果蔬4300余亩,构成全年度采摘链条,带动3800户农户在工业链上增收致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相关菜谱

近期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