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武:禁酒令对白酒行业的四大重塑

新闻中心

邹文武:禁酒令对白酒行业的四大重塑

时间: 2025-08-12 21:17:07

  年,还有众多区域性禁酒,禁酒令的形式多样,包括限制公务饮酒时间、场合甚至全面禁止,严格程度也不亚于中央、国务院

  关于禁酒令对行业的影响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做了总结,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少公务员朋友也微信过我怎么看,为了让大家有深入的了解,也和一些体制内的朋友做了深入的交流,并且针对过去几次禁酒令的影响做了系统梳理后,我认为禁酒令对于白酒行业会带来以下四大重塑:

  此次禁酒令的重要冲击就是高端酒市场,明确不上酒的背后,一种原因是为了公务员系统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因中高端酒繁荣的背后是公务员引领的结果养成。高端酒销售在巨大的利益绑定之后,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不良政商关系,从而滋生了腐败和利益输送。

  2025年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公务接待“不上酒”,短期内引发白酒股集体波动(如5月19日茅台股价下跌1%—3%)。但经过十余年调整,政务消费占比已从2012年的40%骤降至2024年的不足5%,茅台等头部企业政务渠道销量占比不足1%。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政策对销量的实际冲击有限,更多是心理预期调整。

  高端酒曾是政商利益输送的载体,禁酒令通过限制公务用酒,从源头上削弱了这种利益绑定。2012年“八项规定”实施后,多起涉及公款购酒的腐败案件被查处,而2025年新规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约束,推动政商关系回归“亲清”本质。

  行业进入成熟期的滞涨与存量博弈,因为禁酒令的到来而面临新洗牌,1989、1996、2012年三次国家禁酒令都重塑了白酒行业的发展周期,让进入成熟期的市场开始减缓衰败,并经过短暂阵痛后进入新的成长周期。

  1989年限制公务用酒导致茅台价格腰斩(从208元降至95元),1996年禁令叠加假酒案使白酒产量五年萎缩近半(708.7万吨→378.5万吨),2012年“八项规定”终结行业快速地增长时代。每次政策冲击后,行业均通过消费结构调整进入新周期。当前,政务消费退潮与商务/个人消费崛起(占比超90%),标志着行业已完成从政策依赖到市场化的转型。

  2024年行业库存达390万吨(相当于2年消费量),次高端品牌批价跌破800元,中小酒企面临生存危机(近半数上市公司业绩倒退)。与此同时,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壁垒和渠道优势巩固地位,行业CR5从2014年的13%提升至2024年的45%,预计未来十年CR10将超80%。这种分化态势与1989年后“名酒降价、中小企淘汰”的历史轨迹高度相似,但本轮调整更强调市场化竞争而非行政干预。

  白酒行业过去经历了从拼酒时代到喝好酒时代的转变,这主要得益于国家36年来反复禁酒引导的移风易俗形成的,让酒桌文化从威权中走下神坛,从劝酒为荣喝高为荣到不劝酒喝好酒为荣。本轮禁酒令后,将促使酒桌文化从喝好酒的时代向喝对酒时代转变,实际做到政商关系亲清,酒桌关系亲清,喝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喝对的酒,让自己在对的酒桌文化中,享受美酒带来的社交愉悦。

  禁酒令通过反复引导,逐步瓦解“劝酒为荣”的威权文化。2024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个人消费首次成为白酒最大场景(占比38%),婚宴等民生场景贡献率突破25%,而商务宴请中“喝好酒”(高端酒)向“喝对酒”(符合场景需求)转变。例如,茅台1935在商务宴请中的开瓶率同比增长34%,而低度产品(40度以下)销量推出后半年内增长超20%。

  每一次禁酒令后行业环境便会面临一次大净化,本轮禁酒令之后将驱使很多依附于白酒行业上的投机资本退出白酒市场,这将为专业的品牌和从业者留下更好的市场发展空间,避免过热资本依附白酒市场带来的行业灾难,从而造成整个白酒行业市场的溃败。

  2024年飞天茅台散批价从2800元暴跌至2000元,导致“黄牛”转行、中小酒企停产(茅台镇半数酒厂停止下沙生产)。酱酒热期间涌入的跨界资本(如房地产、互联网公司)因库存高企(部分酒企库存比达10:1)和价盘崩塌退出市场,行业泡沫加速出清。众多跨界资本进入白酒行业的,也纷纷业绩暴雷,如上海贵酒、中粮并购的酒鬼酒、华润并购的金种子、景芝等,江苏综艺并购的贵州醇、枝江等,在2025年的禁酒令冲击下将面临退出风险。

  回顾禁酒令的演变,我们得知禁酒令的本质是推动白酒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经过三次禁酒令的调整,白酒行业从已完成了三次行业蜕变,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蜕变,市场经济向品质经济蜕变,品质经济向品牌经济蜕变,白酒行业在八项规定以来的十几年已形成三大韧性支撑:

  商务与个人消费占比超90%,高端酒需求由高净值人群主导,抗政策波动能力明显地增强。因此,本轮禁酒令虽然会影响部分高端白酒消费,但是白酒的稳定市场消费结构不会改变,高端、次高端、中档及大众酒的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市场格局。

  茅台、五粮液等企业通过品牌、渠道、产能构建壁垒,在仓库存储上的压力下仍保持5%—10%的营收增速。尤其是禁酒令的发布后,企业市场下沉、价格下沉后,市场覆盖能力、价格带主导力加强,将进一步得到夯实动销能力。

  年轻化、国际化、健康化成为行业增量的共识,禁酒令改变白酒消费方式后,将推动低度酒、定制酒、跨境电子商务等新赛道贡献增量。在政务消费市场被禁后,国际化、年轻化、健康化的饮酒消费将被企业进一步开发,并形成未来行业的增量市场前景。

  总之,禁酒令虽然会冲击部分白酒市场,但长期来说将帮助白酒行业完成新一轮进化重塑。未来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头部企业茅台、五粮液、汾酒等通过文化输出(如茅台海外品鉴会)和场景创新(如酒旅融合)巩固全球竞争力,而中小酒企需在细分市场(如区域特色酒、健康酒)寻找生存空间。这种重塑不仅是行业周期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白酒从“传统产业”向“文化符号”升级的关键跨越。